找到相关内容503篇,用时6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来时事一同

    梦中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 禅师在参透人生实相后,将人从至死总结为“事一同”,原本是一件事,生时不知为何时不晓为何,只因迷失了心性、迷惑了自己,人生充满了迷茫,便不知从那里来,也不知向那里去...昭示了迷失人生、迷惑自己的可悲,错将虚妄当真实,错将梦乡为故乡,皇帝乞丐生时一同,时一同,不会因为地位的差别而对生死有所改变,生时赤条条,时臭皮囊,在从至死的过程中,只是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3578873.html
  • 生死互渗

    也不呼天抢地。无拘无束的来,无碍无挂的去,不忘记自己的来源,也不追求自己的归宿。事情来了就欣然接受,把放在脑后,不想求生,也没法避,一切都听任自然的安排,不用心灵智慧去损害道,不用人为的办法去破坏天然。   庄子是对生死问题论述最多的中国古代哲学家,他从浩渺宇宙、万物一体的广大视角俯窥人生,提出了生死的本质人生之归宿问题:“,天地并,神明往!芒乎何之,忽乎何适。”(《庄子....

    达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5338061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修行者如何面对死亡?

    如本法师答 谈到“死亡”两个字,一般人皆避开不说,或者 因为不知死亡他自己有关系,因此个个都没有危机意识,大体上社会人士顶多只谈到老病三大问题,的问题就跳过干脆...止息,佛门称之六道轮回。 有生必有,除非不即不死,这是人人平等要面对的事实,任何人都没有享有特权或赦免,说他而不死的理由,毕竟是凡夫迷界,是无常(梵语anitya)有为生灭的业报;诸佛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6503883246.html
  • 藏族对死亡的诠释

     这首诗代表了藏族对死亡的理解。亲友的死亡,不过是暂时的离别,重逢有时,当然也就用不着极度悲痛了。   藏族对的这种独到理解、诠释,是形成藏民族各种民俗文化内核——乐观天性的根源,这种理念,使...  藏族对死亡的诠释  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,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,因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、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。   ,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,而是预示着新生命的开始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05183755.html
  • 生命的启示

    去的父亲的现状,而生生死死的牵挂又何止是一个“休止符”所能休止的的?   而当确已无法沟通时,暂借“南无”作一次中介又有何妨?说是寻求生命的解语也好,说是聆听天外之音也罢,总之,我们一家人自...

    微雨清荷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00387680.html
  • 王守常先生的“仁者寿”观

    继续说有关佛的事。先生说自从有了佛,就有了生死,佛讲轮回,从的方面讲,人一出生,是的开始,同时也是的开始,你活上一年,是了一年,但是同时也是向死亡走近了一年。好生恶,好少年恶老年,是人之常情。晋代的竹林七贤,以豁达自命,“应尽便须尽,无复独多虑”,在时间面前,人人平等,中国古代的道家主张“万物方生方,”把辩证地联系在一起,而且准确无误地道出了即是的关系,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,...

    李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4089017.html
  • 死亡并不可怕

    所在。   释迦牟尼之所以能够成佛,是因为他观察、体会到,所有人都无法超越生老病死。有生必定有是一体的两个段落,开始的时候是,结束的时候是。而且只要有生命,就一定会老,生命的过程就是...   如果我们想要超越生命的痛苦,就要学着不被生死的问题所困扰或束缚。生死皆有因,并不可喜可贺,也并不无奈悲哀。贪生怕死是没有用的,因为我们都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,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,生命的过程就是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死亡|圣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9/22031891060.html
  • 宗教禁忌对自杀行为的影响

    同样的铁器永远在身上扎。”   佛教对于自杀的态度较为独特。在佛教中,“”又被称为“往生”,意即离开尘世,到另一个世界再生,因此,就如车轮一样。有了这种对的观念,就可以使人面对这一巨大的痛苦。同时佛教由而肯定的人生观,认为自杀是毫无意义的,生命才是值得珍惜的。   宗教禁忌影响自杀行为的观点已经得到了许多实证研究的支持。统计显示,在多数伊斯兰教、天主教影响大的国家,自杀率都是比较...

    张志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7544892709.html
  • 佛教的真理:十二因缘

    佛教的真理:十二因缘   是人生的两大课题:从何来,往何去?生死的由来,佛教说为「十二缘起」,即: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、、老循环相续的结果。也就是说,有情...有」,「」命的个体就此形成;有了「」,终将难免「老」,「」又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。于是就在「无明缘行,行缘识,识缘名色,名色缘六入,六入缘触,触缘受,受缘爱,爱缘取,取缘有,有缘,生缘老」的...

    佛教|十二因缘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14/03/113143325792.html
  • 简论道教佛教生死观的差异

    简论道教佛教生死观的差异  王永会   "我从哪里来?要到哪里去?"人人都在追问,的眷恋,的恐惧,时刻萦绕心间。,是人生的首要问题,也是任何一个宗教都必须解答的问题。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够成为人们的信仰,被成千上万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,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都包含了对人类最深沉的,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隐患--死亡的最终解决的承诺。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义、教理之不同,对的看法各异,也就...

    王永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40955710.html